Copyright ? 2018 中牟鄭銀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豫ICP備14010088號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鄭州
友情鏈接:
掃描關注
“官方微信”
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 | 河南銀監局 | 鄭州銀行 | 中國銀聯 | 中牟縣政府
消費者權益 / CONSUMER RIGHTS
“3.15”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之老年人篇
一、老年人常遇到的騙局有哪些?應該如何防范?
1、你涉案了!
騙子冒充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,打電話或發短信、微信,告訴你的身份信息被盜用或其他原因已經涉嫌重大案件(如販毒、洗錢和非法集資等),甚至把你的照片做成了一個假的通緝令,如果你心存疑慮,騙子就留下所謂公安機關的固定電話,讓你電話查詢。隨后,為了讓你自證清白或聲稱保護你的財產安全,要求你把名下所有的財產全部轉到所謂的公安機關安全監管賬戶里。
防范攻略:接到此類電話或短信,首先不要慌張,更不要去理會,因為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從不會電話辦案,更不會讓任何人把錢轉到所謂的監管賬戶。遇到此類騙局做到“三不”,即 “不聽、不信、不轉賬”,就可以一招治敵。
2、你欠費了!
騙子冒充電信、郵政或公積金管理中心等單位的工作人員,通過你電話欠費、電視網絡欠費、取包裹快件或公積金賬戶凍結等,先套取你的身份信息和家庭住址,然后再實施詐騙。
防范攻略:接到此類電話,不要告訴對方自己的信息,立即掛斷電話,如有疑惑,撥打官方服務電話或親自去相關機構證實電話內容的真實性。
3、你中獎了!
騙子冒充電視臺、福彩中心或稅務機關工作人員,通過電話或短信告知你中獎了,讓你把個人信息和住址發給他們,免費給你寄獎品,或者交納少量郵(稅)費再領大獎、或者發送釣魚網站鏈接誘導你點擊轉賬,這是騙子玩的“大數法則”,總有人因為貪圖小利而上當受騙,一旦有人上鉤,騙子既能騙取郵費或稅費,又能套取個人信息倒賣后用于二次詐騙。
防范攻略:識破此類騙局很簡單,就是兩個字“不信”,不要相信所謂的工作人員留的電話號碼,不點擊對方發送的陌生網站或鏈接,如對所謂的中獎信息有疑問,打官方電話或到發獎單位證實真偽。
4、你發財了!
騙子冒充銀行、保險公司、證券公司、擔保公司或理財公司人員等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,通過電話或短信通知你信用卡欠費、推銷高收益理財產品、進行民間借貸、非法集資及傳銷等,騙取你的信任,詐騙你的本金。
防范攻略:牢牢記住一句話“天上不會掉餡餅”,購買理財產品要到正規金融機構才安全可靠。面對高額利潤的誘惑,只要不貪心,多留心,定能識破騙子的把戲。
5、你猜我是誰?!
騙子冒充親戚、朋友、同事等熟人身份,通過電話或盜用QQ、微信好友頭像、昵稱,以生病、出車禍借錢或要求發紅包等理由實施詐騙。
防范攻略:面對這種詐騙要牢記未經電話或見面核實的轉賬要求一律拒絕,尤其是多年未見的熟人,一定要多方核實對方身份,以防受騙。
二、防范詐騙小技巧
電信詐騙的方式層出不窮,變化多樣。
無論遇到何種詐騙,
記住以下六個一律,八個凡是。
六個一律
1.只要提到銀行卡一律掛掉
2.提到中獎一律掛掉
3.提到電話轉接到公檢法一律掛掉
4.短信讓點擊資金安全鏈接一律刪除
5.微信和QQ發來的陌生鏈接一律不點
6.提到安全賬戶的一律是詐騙
八個凡是
1.凡是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的
2.凡是叫你匯款到安全賬戶的
3.凡是通知中獎領獎要先交錢的
4.凡是通知家屬出事要求先匯款的
5.凡是在電話中索要銀行卡信息的
6.凡是讓你開通網銀接受檢查的
7.凡是自稱領導要求匯款的
8.凡是陌生網站要求登記銀行卡信息的
都是詐騙行為!
一定要增強防騙意識,
牢記“不聽,不信、不轉賬”的三不原則,
注意個人財產安全!
上一篇:
“3.15”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之常識篇